近年来,面对种植成本攀升,粮食收购价格走低的不利形势,不少种粮大户或缩小种植规模,或转移发展方向。紫牛新闻记者14日在扬州市邗江区杨寿镇采访发现,该镇宝女村一群人逆势而为,发力投身农业生产,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走出一条以农兴农的特色道路。

农机专业合作
紧跟市场适时成立农机合作社,作业区域遍布苏皖赣3省
在宝女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基地,村党总支书记盛久湘介绍,宝女村历史上由于规划的原因,要服务全镇发展,众多农田变成工业集中区。本身原粮种植规模就小,在粮食价格不景气的背景下,一味采取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
盛久湘认为,农民要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升经济效益。村集体在脱贫转化期间,也在这方面谋划思考,决定不忘农业生产本业,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广绿色循环生产方式,走农业精细化管理道路,让效益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2019年初,在扬州市和邗江区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宝女村组织村组干部、农机大户、种植大户成立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的重点环节推广新机器、使用新技术、培育新农民。很快,合作社服务作业区域遍布江苏、安徽、江西3个省广大地区。
“1+2+N”经营模式科学且实用,已走上良性经营之路
据介绍,在完成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的同时,宝女村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社员”即“1+2+N”的良性经营模式。
“1”即1个合作社。合作社由10个自然人和1个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以资金或机器等不同形式入股,本着集体增收、农业减负、农民增收的初衷开展经营管理。
“2”即2个基地。一是建成农机综合服务基地。合作社成立后,新上收割机1台、插秧机1台,加上原先大户入股的农业机械,共计20多台,机器种类涵盖大中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机(无人植保飞机)、收割机、烘干机等类型。下一步,将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机库及维修厂房,专业从事机手培训、农机维修等业务,逐步建成具备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采购服务,农机装备耕种收全程服务,粮食烘干与仓储服务,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服务,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农机维修等功能的大型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第二个基地是建成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协议,组织开展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合作社推荐优质稻种,推广绿色残留少的农药,以低于市场价格10%的价格,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等农机全程作业服务,并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规程及生产技术指导。稻谷成熟收割后,由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3%-5%的价格统一收购。
“N”即N个农户。合作社充分发挥经营服务优势和村“两委”组织优势,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不断强化合作社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实现农民增收、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提升、村集体经济增长。
据悉,今年宝女农机专业合作社准备申报市级和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向更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迈进。
通讯员 梅浩 吴春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