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搞农业机械化不应该嫌贫爱富,更不能扶优限劣;不能只重视高端,不重视一般;不能只发展大农场,不重视小农户……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农机人,我们感受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冰火两重天。一边是一个个万亩无人农场,以及高端无人驾驶农机作业;而另一边却是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人工劳作的场景。
无人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作业现场
一、火热的高端农机领域捷报频传
2020年,我们感觉到了农机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一面,炫酷的植保无人机,高端的自动导航无人驾驶,还有那些无人农场的演示与实验等等。首先,我们看看最近有关两位院士研究成果的两则报道。
1、我国建成首个水稻无人农场
据媒体报道,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为首的项目团队,2020年在国内首次创建了水稻无人农场,该水稻无人农场就坐落在广州市增城区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
据罗院士介绍,该无人农场有5个特点:一是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二是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三是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四是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五是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据称,目前水稻无人农场已完成一季水稻生产实践。
2、我国农业数字经济潜力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近日表示,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是5778亿元,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1.26万亿元。赵春江院士阐述了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做科学决策,可实现多因素协同和智能控制,农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劳动,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人工劳力不足、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等问题。
据悉,赵春江院士团队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目前已覆盖3550个品种的全息知识图谱库,包含知识图集超过1000万张、农业知识200万条、生产管理模型1.2万个。这一平台有近千万用户,平台上不仅有2690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300个、以及近50万基层农技人员为农民答疑解惑,还有智能问答机器人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
老农日前发了一篇中国农机10大发展趋势的文章,可能有网友发现,竟然没有把智能农机作为发展趋势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不是智能农机发展不重要,相反,智能农机肯定是将来的发展趋势,但老农觉得,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各地非常不平衡,有些地方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但不少地方农机化水平还很低,有些地方田间作业仍然主要靠人工,很多农田作业还没有农机可用。
2020年9月21日,吉首农业研究员与农户在田间一起抢收(红网时刻)
二、现实中不少地方存在农业人工劳作
2020年,我国重视农业生产前所未有,各种媒体在2020年的新闻报道中,对春耕备耕等农业生产进行了大量报道,发布了一些新闻图片。
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水稻生产的新闻图片,看看这些地方的水稻生产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1、水稻插秧作业
先看看插秧:江西上犹农民插秧,云南农民插秧,江西余干县和湖口县农民插秧。这些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身泥水一身汗,劳动强度之大,是城里人想象不到的!
7月21日,江西湖口县均桥镇农民一边栽插晚稻,一边播种育秧(中新网)
除插秧作业外,即使有使用插秧机的,也需要人工供秧苗,下面就是供秧苗的农民在忙碌的身影。
人力为插秧机供秧苗(中新网)
还有起拔秧苗,也是人力完成。
有报道称,我国插秧机械化率2018年为48%,这两年机械化率提高比较慢,到目前可能也就在50%左右。
2、水稻收获作业
如果说因为插秧机械化率比较低,以上正好是那50%没有机插秧的地方,那水稻机收率据称在2019年就已超过80%,应该比较高了吧,但仍然有不少人工收获水稻的新闻图片。请看下面几幅收获水稻的实际情况:湖南麻阳和吉首农民收水稻,以及四川仁寿农民收获水稻,都是人力收割,加上脱谷机脱粒,劳动强度非常大,农民非常辛苦!
8月28日,四川仁寿大化镇农民抢收水稻
3、水田整地作业
即使据称已经达到100%机械化的水田耕整地,也在新闻中出现了牛耕的新闻图片。
以上是2020年新闻报道中的图片,反映了这些地区水稻机械化的现实情况。
三、农业全面机械化,应该消除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我国将开启第二个100年的奋斗目标,我国将奔向全面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我们不但要在平原地区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在丘陵山区也要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而且各个作物的各个作业环节,都应实现机械化作业,才能算作""全面""机械化。
因此,我们今后几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都要把重点放在农业机械化落后地区,放在农业机械化的难点地区。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9年达到了70.0%,而剩下的30%,要到2035年全部实现,平均每年要提高两个百分点。
我国水稻机械化已经非常成熟,包括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以及稻谷烘干等,有一套成熟的机械化作业机具,以及配套的作业工艺,实现水稻全程全面机械化,从技术上没有什么困难。
剩下的困难可能有下面3点:一是当地农民不知道这些农活还能用机器,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干这些农活的机器。二是知道有干这些农活的农业机械,没有资金,买不起。即便有农机购置补贴,农民还是买不起。三是用机器种地不如人工省钱。这些地方农村富余劳动力比较多,用了机器种地人就会闲着,所以用农机不划算。
如果是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农机部门的责任了。我们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推广部门,应该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就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现状来说,他们的责任重大!今后几年,我们要像脱贫攻坚那样,来解决这些地区的机械化问题,并在我国农业全面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让这些地区拖全国的后腿!
四、要着力解决落后地区的农业机械化问题
我国农业机械化各地差异很大,发展非常不平衡,这就需要今后几年,加大解决落后地区农业机械化问题的力度。
我们目前重点报道的,是万亩无人农场,东北农垦阅兵式的农业机械化作业场景,炫酷的农用无人机作业,整齐划一的自动导航作业等等。很少报道人工作业场景,很少报道哪些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农民还很辛苦,为此还形成了不少抛荒地等等。
老农认为,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不能只扶优扶强,更不能扶优限劣;不能只顾高端,不顾一般。我们不但加速发展高端农机以强化平原地区农机化水平,还应该发展一般农机,甚至小型简易农机,让贫困地区、水田地区、丘陵山区的农民也能用上农机,以减轻他们的农业劳动强度,稳定和提高他们种田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没有地方掉队。
你的家乡有人工作业吗?希望如何实现机械化作业?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在评论中发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