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和纺织用纤维等,共20.33万吨,除少数年份为调剂品种而有进口外,都来自本国农业。
农业就相当于地基,只有地基稳了,其他行业才能保持更为稳固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会更安定。如果农业生产不能得到发展,那么国家也将失去自立的基础。由此可见,农业发展对一个国家也是很重要的。
美国的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但是耕地面积达19745万公顷,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美国人的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人均耕地的2.9倍。
且美国美国的农业已经全面实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程度极高,已经领先于各个国家,出口的粮食也很多。美国的粮食产量同样是世界领先。
相对中国而言,我国的耕地面积只有12593万公顷,且人口基数大,人均只有0.101公顷;因为人多地少,所以高强度的机械化也没办法实现,加之国内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于美国,按理说,粮食产量是少于美国的,然而,中国的粮食年产量却在近几年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
201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就已经是世界一地的水平,高达6.179亿吨。而美国的粮食产量只有4.4亿吨,虽然是全球第二,但与我国实则还有一段差距;2019年,据《中国的粮食安全》报告表示,我国已经连续4年粮食产量超过6.5亿吨。但美国的年粮食总产量却也只有5亿吨左右。
这就奇怪了,明明美国的机械化更高,耕地面积更大,为何粮食产量却不如中国?
这与美国的从事的农作物种植有一定的关系。美国从事的农作物种植多样化,比如高粱、大麦和牧草等,这些的单产产量与我国主要生产的三大主梁,玉米、小麦和水稻相比,要少得多。
其二,美国耕地实行的是轮休制,平均一年中只有一两季在种粮食而已,其余时间是在种草,甚至有些地方是一年都在种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土壤和地力。不过,这样的耕种方式却不适于我国。
美国人口少,对粮食的需求自然也少,因此耕作方式较为科学和宽松。但我国需要满足数十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所以土地经常是连续被耕作的。土地利用率高,自然粮食产量也就高了。
还有一个就是气候原因。因为我国的气候较为湿润多雨,可以加速农作物更快成熟,特别是在亚热带地区,比如南方种植水稻,一年可实现三熟。